殡葬文化之秦汉时期
2020-06-04 来自: 抚顺市东洲区福禄园生态公益陵园 浏览次数:4812
对待死亡的态度,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,生而精彩、死享尊严。中国的殡葬传统文化横跨千年之久,延绵数个朝代,不同时期的礼仪与传统都值得今人好好铭记和传承,继上期的先秦时代之后,U君此次为大家梳理了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,愿能带来启迪和思考。
春秋战国
特点:提倡隆丧厚葬
历经周朝礼仪文化之集大成,随着周王室的衰落,逐渐演变成群雄逐鹿、各自为政的春秋战国时期。各诸侯国自行称“王”,全然无视周王室的至高权力,史称“礼崩乐坏”。各诸侯王按照自己的喜好擅自作主,隆丧厚葬,极尽奢华之能事,陵墓在此应运而生了。
社会阶 级身份的不同,死后陵寝的说法也不尽相同,帝王曰“陵”,诸侯的称“冢”,士大夫的称“墓”,普通百姓只能称作“坟”。帝王诸侯的陵墓往往穷凶极奢,占地巨大,充分体现了当时厚葬的习俗。对于死亡的说法亦不相同,天子死曰“崩”,意山崩地裂。诸侯死曰“薨”,意为倾覆。大夫死曰“卒”,终了之意。士大夫死曰“不禄”,即再也享受不到俸禄了。最后,平民百姓死才直言其“死”。
很多殡葬礼仪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然雏形初现,整体可以概括为“复、殓、殡”三个步骤。人刚去世的时候要举行复礼,亲属在屋顶面向北方为死者招魂,称之为“复”。复礼以后便是哭,感念于亲人对亡者的哀痛悼 念,同时也是一种礼节。接着是为亡者进行沐浴礼。沐浴时、脱去亡者的衣服,用盆盛水,用勺子舀水往尸 体全身浇洒,再用细葛制成的稀巾擦拭。沐浴以后便要举行“殓”的仪式,意为尸 体穿衣下棺。亡者入殓以后,并不立即安葬,往往要停柩待葬一段时间,这就叫做“殡”。停殡的时间有长有短。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叫“出殡”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送葬。这些成形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殡葬礼仪习俗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,有些甚至一直沿用至今。